另一個獲得加薪的思考方向為:不斷地創造更多價值!
甜甜圈之前是擔任系統服務工程師,主要的工作就是當客戶的系統(硬體和交易軟體)有問題時,到場處理,讓系統恢復可用狀態.
一開始只能勉強趕在客戶要生氣了,要complaint前把問題解決,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經驗的累積,解決問題所需的時間越來越短,我也越來越有價值.
再經過努力,我不僅可以處理好我負責的客戶,我也可以協助其它工程師解決問題,我又創造更高的價值.
經濟學有個理論叫,邊際效應遞減法則.
我不斷精進我修機器的技巧,但每次進步能增加的"價值"卻是越來越低,也越來越難.
如果客戶可接受的底限是四小時內要把問題解決,雖然你厲害到能一小時內就解決,想想公司願意為這給你加多少薪水呢?
當你面臨"邊際效應遞減"時,你就要開始思考如何質變!
如果我能把修機器或解決問題的經驗轉換成標準作業流程,即使不了解這套系統的人,只要照著流程走都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,
那老闆是不是可以雇用技術/經驗較差的人,進而提升公司的獲利?
如果我能想出一套可行的做法,可減少零件的使用, 這樣不是能增加公司的獲利嗎?
想要獲得加薪,就要不斷創造自己的價值. 而且是老闆認同的價值.
老闆會認同何種價值呢?
這就要了解公司的core business(核心業務)到底是什麼?
很多技術人士都會說技術能力(研發)是企業的核心業務. 這點甜甜圈持保留的態度.
如果你服務於微軟或是Google, 我同意技術能力是這種公司的核心業務, 在這種公司你不斷加強技術能力就能不斷創造價值.
然而你如果是在微軟台灣分公司,情況就不同了. 微軟台灣分公司沒有研發單位,總公司給它的主要任務只有銷售和售後服務.
一個技術人員除非待在研發單位,不然都算是支援單位,都會面臨"邊際效應遞減"的問題.
任何企業存在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要賺錢. 如果能不斷地幫公司賺錢,就能不斷地創造價值.
和個人的情況相同,想要提高獲利(賺更多的錢)不外乎開源和節流.
開源是很直接的概念,就是帶入業績.
若你是個技術人士也還沒想轉任專業的業務,如何幫公司帶入業績呢?
能不能利用你專業的形象,在業務和客戶談案子的時候,在旁邊助攻呢?
能不能運用想像力,"無中生有",開發些新的服務項目,展現服務的價值,從客戶的口袋多掏些錢出來呢?
至於節流的部份,除了上面已提過的,流程標準化,流程改善等. 甜甜圈在此只再舉一個想法.
直接帶入新的案子是最直接的做法. 然而內行人都知道:放款容易收款難!
如果我能幫公司收回別人收不回的帳款!
如果我能比別人早兩週把帳款收回來!
你知道這在老闆眼中是多大的價值嗎?
待續,